怎樣的孩子適合念實驗國中?專訪芳和實驗中學校長黃婉茹

小學實驗教育如何順利銜接國中階段、為日後升學做好準備?向來是父母徬徨、甚至深感不安的課題。台北市現有芳和、民族與濱江等3所實驗國中,身為和平實小家長,我們應如何為孩子選擇?就讀實驗國中和進入一般國中,在學制上有何差異?為瞭解這些面向,家長會會長盧怡君、副會長魏明璁、副會長周岐原及秘書蘇珮儀,與芳和實驗國中校長黃婉茹面對面訪談,解答了許多疑惑。

12月底這一天,走進芳和國中,看到許多行政人員交頭接耳,神情認真的開會討論,熱絡氣氛和台北外頭的寒冷天氣形成對比;笑稱自己沒有午餐習慣的黃校長,剛剛結束前一個會議,馬上又與和平實小家長們坐下長談,一聊就是2個多小時!以下是精采專訪的重點整理:

和平實小家長問(以下簡稱問):我們小學家長需要預備什麼,讓孩子能順利銜接實驗國中的學制?

芳和黃校長答(以下簡稱答):首先要與家長分享,國中與國小雖然都是國民教育一環,其實兩者教育目的、任務略有差異;芳和是實驗國中,也是公立學校,比起實驗教育機構的學生,可自行選擇是否參加會考,芳和的孩子仍要參加會考,測驗國文、英語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等五個科目的基本學力。

即使是和平家長,對於實驗教育已有一定認識,如果進來芳和就讀,也建議大家務必先放下原有認知及習慣,畢竟在會考這個框架下,即使芳和有本校特色的「跨領域科目」,但是課程結構不同於小學,所以分科教學仍是必要的設計,這一點可能是和平與芳和在課程安排上較顯著的差異。

問:芳和的實驗教學與實驗課程,表現在哪些方面?

答:轉型以來,我觀察到芳和老師比一般公立學校,最大差異應該是教學方法;我們採用多元面向來評量孩子的學習進程,而不再只是單一的填鴨教育及應試主義。在芳和,老師們更多採用實作、分組討論、問答回應、心智圖、九宮格思考等非紙筆測驗方式,擴充孩子的學習面向。

芳和的核心是探索式體驗學習,基本上就是PBL (project-based learning,專案式學習)。我們強調這類核心課程要與真實世界連結,對社會外界發表;具體的主題包括像城市走讀、城市定向、城市檢核 (例如工地安全、移工問題、無障礙空間、民眾中西醫就診習慣、健保資源浪費問題…)等面向,都是芳和學生研究的主題。這種探索式學習,原本在轉型前已展開運作,我上任後進一步了解,決定以此作為學校轉型的核心。既然稱為探索式學習,某種程度上大人便需要放手,讓孩子主導自己的學習進度、決定呈現方式與最終成果。

例如:學習慶典,每一位同學期末都要上台報告8分鐘,就算說不出話來,你也得撐到這8分鐘結束才能下台。有時候孩子還沒學會自律,拖到最後一天才動手,熬夜熬到很晚才準備好內容,在這之前,家長和老師又不能介入幫他們完成,就會一直覺得很痛苦。

正因如此,過去,芳和輔導室任務主要是輔導學生,但現在輔導室與家長的溝通也越來越多。當然也有些家長覺得,這樣子放手,就是老師「盯得不夠緊」,我不諱言,當家長看待強化升學的理念不盡相同,他們最終選擇轉學,主因就是芳和提供升學的練習與準備,與家長認為應有的程度不同,雙方難免有溝通磨合。親師雙方在這部分,經驗值正在提升。

問:芳和近幾年的轉型之路,經過哪些階段?如今看來,得到了什麼經驗?

答:過去芳和是弱勢學校,據說臥龍街從基隆路往南這一段,曾是全台北市公告地價最低的路段,學區內有不少人是家庭弱勢或文化弱勢的孩子;隨著新建案完工、外來人口陸續遷入,才有了改變。當年教育局曾想整併芳和國中與和平高中,但和平高中不願意,加上本校老師們也想自救,所以105年初,前任校長退休時,在校內教師超過七成連署通過後,走上了轉型之路,我也來到這所學校擔任校長。

芳和老師中,不少人自己孩子就是自學生,所以我們老師花很多時間,陪伴、關懷校內特別需要協助的學生。也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,芳和過去並非特別強調發展升學考科,反而用其他多元適性課程以及社團,來輔導孩子找到自信、培養自我方向。

芳和轉型實驗國中,是穿著衣服改衣服,校內教師們自覺得轉型提升,但團隊當中很多是年資16年以上的資深教師,孩子可能都上大學了,即使最近一批招考的新進教師,至少也有5年經驗,這點比起年輕老師居多的民族實驗國中,較為不同。經過溝通,有14位教師在減班調校後轉任其他學校,芳和自辦教甄,考進一批新老師,終於建立所需的教師群。正因為老師們資深,大家願意放棄過往經驗、通盤改造,我真的覺得要大力拍拍手,表示老師們有足夠的反思力。

緊接著這一年,芳和要增設高中部,是很大的挑戰。正因為要轉型完全中學,國中部自110學年度起,依法將只招收50人,其中學區內40%、大學區占60%。對此,校內老師有不少意見,畢竟校內國中課程才初步完備,因此還需要努力溝通。

往好處想,市府選擇芳和成為完全實驗中學,雖然課程、行政與教務等方面挑戰很大,但也將挹注更多補助資源,例如籃球場、排球場等硬體設施,還有我們因為南向全無遮蔽,被選為全台北市第一所架設太陽能發電裝置的半戶外球場,這些資源,未來都能同時讓國中部學生受惠。

最後要特別提醒對本校感興趣的家長,就是入學芳和的特教生,與其它學校相比,比例不算低。轉型之前,特教生來自學區內文化弱勢的孩子,但背景接近、老師們處理起來相對容易;轉型之後的特教生就來自四面八方,當中很多人的父母高度關注孩子教育,但因此溝通難度也比較高。

此外,芳和設計有大量分組協作課程,每堂課的夥伴組合可能完全不同,這需要孩子間密切溝通,如果是不擅長人際互動、略有情緒型障礙的特教生,因學習風格與其他學生不同,確實會特別辛苦。如果您考慮就讀本校,家長務必要多方考慮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實驗國小校長的反思:原來,實驗對象根本不是孩子,而是家長與老師

為什麼這間學校一年放四次假?不只是平日國內旅遊人數比較少這麼簡單!